01
培养目标
教育学专业是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专业、湖南省高校重点专业。该专业实行四年一贯导师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根本任务。以教育部提出的建设具有战略性、融合性和创新性的“新文科”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基本精神,以本科教育为抓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出口导向,加大通识课程比重,着力强化经典细读与古典人文教育,为学生立心、立德、立魂,注重培养学生素质的基础性、整全性和对未来社会的良好适应性,以“教育学+ ”的培养模式造就具有开阔学科视野、宽厚科学人文底蕴、扎实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教育学人才。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在攻读教育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硕士、博士研究生,从事教育科学、教育管理与培训、编辑出版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成为具有自觉的教育意识和突出的教育能力的中小学教师上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02
专业核心课程
教育经典研读、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现象学、德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设计
03
优势特色
平台。教育学专业属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依托全省唯一的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教育博士点,拥有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获得B+等级。学院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院工会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
师资。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教育学专业现有在职教师45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12人。教师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首届全国优秀案例教师1人,国家“马工程”首席专家1人、教材编写专家4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芙蓉学者1人。
特色。本专业重视基本理论研究、突出教师教育、服务教育实践为特色。已初步形成三张名片:以张楚廷为代表的高等教育研究,以刘铁芳为代表的古典教育研究,以容中逵为代表的乡村教育研究;打造了三个亮点:以张传燧、辛继湘为代表的本土教学理论研究,以廖湘阳、常思亮为代表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以易红郡为代表的英国教育研究。
生源。教育学专业生源质量高,发展前景好。在2016年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生源质量排名全国第九。教育学专业重视科教协同育人与实践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社会反响良好。
04
改革创新
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本专业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形成学生刻苦读书、求真向学,教师倾心教学、潜心育人的良好氛围。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进一步凸显经典研读的育人特色,夯实基础,同时开办暑期学校,推进古典与经典教育;二是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形成完善的本科生学术顾问体系;三是注重科研育人,探索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形成“教育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学专业选修第二学位;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形成学生互派学习的长效合作机制。
课程教材体系改革。以“厚基础、强能力、重核心、抓前沿、优实践”作为课程与教材建设基本思路,致力于形成经典研读、核心课程、方法课程、前沿课程、实践课程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采用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的立体模式,引进一批优质资源、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建设一批规划教材,探索“智能+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新途径。
课堂教学模式改进。着力实施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探索,加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全面推广“讨论教学”“叙事教学”“问题教学”“对话教学”“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构建“研讨型”教学模式。
实践育人平台建设。一是积极拓展实践育人新渠道,在切实加强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同时,深度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刘铁芳教授团队提出中国少年培育理念,组建中国少年培育联盟;张传燧教授团队提出“四生课堂”理念,开展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学院与“三一”学校合作建立乡村教育研究基地,深化乡村教育改革实践研究;二是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开发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提供保障;三是建立健全“高校-政府-中小学”长效合作机制,有效服务基础教育。
教学资源和环境建设。本专业依托Betway必威西汉姆联,不断改善教学的软硬件条件,投入千余万元改善教学环境,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完善研讨教室、微格教室、教学诊断室,满足研讨式教学、教学演练、教学诊断的要求;对已有案例库进行挖掘和提炼,采编鲜活实践案例,扩充教学案例库内容。
05
建设成效
学科专业融合发展明显。一是有效推进了教育学专业的交叉融合,实施了教育大类培养和“教育学+ ”培养,教育学专业学生积极选修第二专业,显著提升了专业竞争力;二是推进了人才培养利益相关方协同融合发展,积极构建了“政府-大学-中小学”协同育人新机制;三是与美国圣约瑟夫大学、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俄罗斯萨哈林国立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办学、交流互访等联系,有效促进了学科专业的国际融合发展。
课程建设质量不断提高。课程体系和课程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优质教师教育课程群,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建设有国家一流课程《教育哲学》和《课程与教学论》,国家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湖南省重点课程《公共教育学》、精品课程《中国教育史》等。
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全省“挑战杯”竞赛、互联网+竞赛、师范生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志愿服务大赛、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重要活动中获奖200余项;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显著提升了学术水平;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得到加强,先后有5名本科生赴境外学习交流;升学、就业形势良好,升学率30%以上,整体就业率92.94%,位于全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
06
发展愿景
本专业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育部提出的建设具有战略性、融合性和创新性的“新文科”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基本精神,以本科教育为抓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出口导向,加大通识课程比重,着力强化经典细读与古典人文教育,为学生立心、立德、立魂,注重培养学生素质的基础性、整全性和对未来社会的良好适应性,同时通过“教育学+ ”的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本专业将依托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于地方的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在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中,努力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教学与研究并重的综合性专业。
图1:教科院成立“中国少年培育联盟”助力本科生专业发展
图2:教科院优雅舒适的图书资料室
图3:教科院学子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4:教科院本科生课程研习结束后与授课教师合影